塔城地區概況
塔城地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中部,總面積10.5萬平方公里,橫跨準噶爾盆地西北部及西部山區,東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相連,南以天山山脈為界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為鄰,西南與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相接,東北與阿勒泰地區毗鄰,西北與哈薩克斯坦接壤,邊境線長540.6公里,約占新疆陸地國界線的十分之一。
塔城在清乾隆年間被稱為“塔爾巴哈臺綏靖城”,后人各取前后一字簡稱為塔城,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是各民族遷徙融合的走廊,是“多元一體”文化和東西方文明交融的地區,自古以來就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處、休戚與共,共同開發建設、保衛祖國疆土,創造了燦爛文化,推動著歷史的文明進步。早在戰國、秦漢時期,一部分古代民族先后進入塔城地區境內游牧。唐朝時期,塔城地區境內由北庭都護府轄制,邊疆與中央王朝有著牢固的政治聯系。元朝時期,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臺汗的府邸建在今塔城地區額敏縣,后朝廷設置“塔兒八合你驛”,以鞏固中央對邊關的統治。明朝時期,塔城地區故壤隸屬準噶爾汗國所轄。清代初、中期,朝廷為加強邊防軍事力量,控制局勢,在塔城實行軍府制,設塔爾巴哈臺站、塔爾巴哈臺軍臺。至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正式任命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后,塔城地區的政治機構遂趨于穩定。中華民國時期,塔城逐步演變形成1個專區下轄塔城、額敏、裕民、烏蘇、沙灣、和豐6縣的行政格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行政建置僅小有變化,1952年建托里縣,1954年改和豐縣為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1958年劃出克拉瑪依,1984年改塔城縣為塔城市,1992年國務院特區辦批復成立國家級塔城市邊境經濟合作區,1996年烏蘇撤縣建市,2021年沙灣撤縣建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塔城各族人民同全國全疆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塔城進入歷史上最好的繁榮發展時期。
塔城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現常駐有漢、哈薩克、維吾爾、回、蒙古、俄羅斯、塔塔爾、塔吉克、烏孜別克等29個民族。長期以來,各民族之間廣泛交往交流交融,在共同抵御外侮、共建美好家園的歷程中孕育形成守望相助、親如一家的優良傳統,已連續兩屆成功創建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地區”,城市互嵌式小區達到100%,全地區33萬個家庭中有1.1萬戶家庭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民族組成,涌現出一批全國、自治區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和典型,民族團結成為塔城的“金字招牌”。在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長期歷史演進中,塔城各族人民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同開拓中國遼闊的疆土,共同締造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塔城地區轄區內常住人口110.87萬人(含兵團),其中少數民族42.99萬人、占總人口的38.8%。轄區內現有塔城市、烏蘇市、沙灣市、額敏縣、裕民縣、托里縣、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7個縣(市);有69個鄉鎮、8個街道、885個村隊(社區);區域內駐有兵團第七師、八師、十師部分團場和第九師整建制共33個團場,是全疆駐兵團師團最多的地區。
塔城地區地勢南北高,中東部低,呈馬鞍形。西北部是西準噶爾山地,南部為北天山山地,中東部是準噶爾盆地,七條主要山脈橫貫全地區境內,西準噶爾山地又被塔額盆地、和布克谷地和托里-鐵廠溝谷地分割,形成復雜多樣的地形地貌。林密水激的山地占總面積的8.2%;牧草茂密、礦藏富饒的淺山丘陵占總面積的32.9%;光熱充沛、物產豐盛的平原占總面積的46.8%;魚鱗沙丘、雄渾壯觀的沙漠占總面積的12.1%。
塔城屬于中溫帶干旱和半干旱氣候,塔額盆地四個縣(市)年均降水量為270-290毫米,烏蘇市、沙灣市、和布克賽爾縣年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境內有額敏河、白楊河、和布克河、奎屯河、瑪納斯河五大水系,大小各級河流共計267條,地表水年徑流量53.2億立方米,地下水可開采量7.13億立方米。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資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天山北麓烏蘇市、沙灣市境內冰川水資源較豐富;北部5個縣(市)境內無高山冰川,地表水資源匱乏且水量年內變化較大,河道來水集中在4月至6月。塔額盆地4個縣(市)與和布克賽爾縣常年空氣優良天數在300天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地區首府塔城市空氣質量常年排名全疆前列,空氣質量優良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PM2.5濃度平均值常年為14微克/立方米。
塔城地區礦產資源儲量大、礦種配套齊全,開發前景廣闊。截至2022年底已發現礦產10大類73個礦種,已查明資源量礦種38個,其中石油查明資源量24.56億噸、天然氣800億立方米、煤408.38億噸(遠景儲量1054億噸)、鹽4億噸、膨潤土2.3億噸、鉬金屬量55.41萬噸、鉻礦石量247.9萬噸、銅金屬量125萬噸、鈹礦石量4.7萬噸、金金屬量107噸。鉬、鉻資源量居全疆第一,銅、鈹居全疆第二,金居全疆第三,煤居全疆第五。石油、天然氣主要分布在準噶爾盆地,主要為克拉瑪依油田、烏爾禾油田、沙灣南、陸南等一系列油氣田。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和什托洛蓋、白楊河、烏蘇四棵樹、沙灣西、沙灣東5個規劃礦區內。鉻鐵礦是塔城地區的優勢礦產,儲量排序居全國第三位,新疆第一位,集中分布于托里縣境內。銅礦資源主要分布在托里縣包古圖礦區呼的合銅礦勘查區、和布克賽爾縣阿爾木強銅礦勘查區。金礦主要分布于托里縣金礦富集帶,和布克賽爾縣也有少量分布,托里縣黃金產量年均2噸左右,約占全疆產量的1/5。全地區有非金屬礦產42種,主要礦種為石鹽、鉀鹽、膨潤土、花崗巖、石英砂、蛇紋巖等,其中:石鹽、鉀鹽、膨潤土、石英砂主要分布在和布克賽爾縣;花崗巖主要分布在托里縣,以托里紅、菊花黃聞名全國。
塔城地區新能源資源富集,擁有新疆著名的兩大風區(即:老風口—瑪依塔斯、禾角克—鐵列克提),風區內平均風速6.5—9.35米/秒,年可利用小時數7500小時,是新疆風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初步估算,塔城地區蘊含資源儲量為3000萬千瓦,占地面積約600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托里縣、額敏縣以及和布克賽爾縣。塔城地區太陽輻射北部區域高于南部區域,全年日照時間平均在2800-3000小時之間,為喜光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環境,且日照時數分布相對均勻,是全國太陽能輻射最多的地區之一;太陽能資源技術可開發容量約為300吉瓦,占地面積約778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和布克賽爾縣、烏蘇市和沙灣市。
塔城地區林地總面積1485.47萬畝(不含兵團),森林覆蓋率為12.68%,有國家級濕地公園4個、國家級沙漠公園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處,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品種獨特,有野生動物400余種,其中,獸類80種,鳥類200種,爬行類、兩棲類、魚類100余種,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9種;有野生植物106個科,565個屬,1581種,占自治區植物種數的65.4%。在塔城地區巴爾魯克山自然保護區分布的野巴旦杏林是古中亞第三紀落葉闊葉林的孑遺物種,屬稀有珍貴古植物,是地史新生代植物的“活化石”。在烏蘇甘家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的白梭梭是我國僅存的珍稀荒漠樹種之一,生物價值極為珍貴,目前也是準原始狀態下世界上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荒漠天然次生灌木林。
塔城地區農牧業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1057.80萬畝(不含兵團),約占全疆耕地總面積的1/10;農村人口人均耕地面積19畝,是全疆人均耕地面積最多的地州之一。地區畜牧業發展空間廣闊,現有草場8986.34萬畝(天然草場7835.59萬畝),其中位于塔額盆地的庫魯斯臺大草原面積達389萬畝,是僅次于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全國第二大連片平原草場。塔城保持著綠色、有機、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地好、草好、水好,全地區監測河流、湖泊、地表水優良(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100%,是全國最大的綠色農業示范基地,玉米、小麥、棉花、油料、番茄、辣椒、紅花和新疆褐牛、巴什拜羊、新吉細毛羊、也木勒白羊、新疆飛鵝等享譽疆內外。2022年,地區種植小麥112.95萬畝、玉米305.06萬畝、棉花365.46萬畝,糧食產量257.26萬噸(其中小麥36.1萬噸,玉米220.9萬噸),棉花產量46.94萬噸(約占全疆8.71%、全國7.85%),主要作物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99%以上。
塔城地區自然景觀神奇獨特,風景名勝面廣點多,得天獨厚、各具特色,塔城市有紅樓博物館、塔城手風琴文化展廳、巴克圖口岸等景點,裕民縣有巴爾魯克等景區,托里縣有老風口生態旅游區、亞歐大陸地理內心等景區,額敏縣有野果林、海航草原、也迷里古城遺址等景區,沙灣市有溫泉、鹿角灣等景區,烏蘇市有佛山國家森林公園、亞洲最大的活泥火山群等景區,和布克賽爾縣有江格爾文化園景區、準噶爾古城遺址、松海灣等景區。境內有S101“天山地理畫廊”、G217“中國最美”公路-獨庫公路、G219“千里畫廊、邊疆風情”三條旅游精品熱線,是游客觀光旅游的最佳去處之一。2022年接待國內外游客1018萬人次,旅游綜合消費實現60.7億元。
塔城地區是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的重要支點,多年來與周邊國家、地區的經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巴克圖口岸自古以來就是對外開放、溝通交流的重要通道,自1764年出現民間貿易,巴克圖作為陸路口岸已有近260年通商歷史,是全疆17個國家一類陸路口岸之一,距新疆塔城市12公里、距烏魯木齊市560公里,距相鄰的哈薩克斯坦巴克特口岸僅800米,是新疆離城市最近、通商條件最好的陸路口岸,被譽為“準噶爾門戶”“中亞商貿走廊”。2013年12月獲批國家首個農產品快速通關“綠色通道”,2014年10月、2019年4月先后獲得全國首批進境糧食指定口岸資質、進口肉類指定口岸資質,2018年8月被確定為中哈邊民互市轉型發展試點口岸,于2019年6月18日正式運營。2020年5月,塔城市被國家列為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落地加工第一批試點縣市。2020年12月國務院批復設立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2021年5月,地委、行署調整塔城市邊境經濟合作區隸屬關系,與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指揮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實體化運作。2023年1月1日《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條例》正式施行,試驗區步入規范化、法治化建設發展“快車道”。隨著塔城口岸機場、綜保區加快申建,巴克圖互聯互通基礎設施的日益完善,塔城地區必將成為我國與中亞合作、向西開放的又一窗口,從相對封閉的“口袋底”變成向西開放的最前沿,發展前景廣闊。
2022年,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塔城地委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團結帶領地區各級黨政和廣大干部群眾,眾志成城抗疫情、戮力同心保穩定、攻堅克難促發展、持之以恒抓改革、用心用力惠民生、從嚴從實強黨建,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收獲了許多令人鼓舞的榮譽,美好塔城建設取得新成效。
克服疫情沖擊影響,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積極應對疫情超預期因素沖擊影響,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運行“穩”的基礎更加牢固,“進”的態勢更加明顯。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77.47億元、增長5.2%、增速高出全疆平均水平2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28億元、增長19.1%、增速位居全疆第三;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13.22億元、增長23.9%、增速位居全疆第二;固定資產投資207億元、增長25.3%、增速位居全疆第二。農牧業現代化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提檔加速,打瓜、紅花、辣椒、番茄等一批集中連片、上規模的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初步建成;“十百千”工程縱深推進,畜牧業規?;?、集約化、產業化步伐加快;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914元、高于全疆平均水平5364元。工業經濟提質增效,全地區135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21.06億元、增長14.7%,16家企業完成升規入統,28家“僵尸企業”重煥生機。大力支持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全年生產原油341.01萬噸、天然氣7.68億立方米。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實施7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23個項目年內完成投資過億,塔城(和什托洛蓋)—烏蘇750千伏輸電線項目開工建設,112項農網鞏固提升工程全面完工,G335公路(塔岔口-額敏段)加快推進,塔城市錫伯圖水庫、托里縣柳樹溝水庫等重大水利工程完成投資5.8億元。招商引資取得歷史性突破,設立5個招商聯絡處,常態化駐點招商,延伸招商觸角、暢通信息渠道,落實招商引資到位資金446.31億元、增長180%、增速位居全疆第五,與航天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閩商智能電子產業園、巴克圖口岸跨境國際公路港、電力裝備制造及智能汽車涂裝生產線等一批關鍵性、示范性、標志性重點項目落戶塔城,為地區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增添后勁。三產發展活力不斷釋放,成功舉辦中國(塔城)房車自駕旅游產業發展大會暨第一屆援疆共建文旅產業高峰論壇、“裕民山花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塔城知名度美譽度顯著提升?,F代物流業加快發展,塔城國際物流園(一期)、額敏縣現代農牧業示范區綜合物流園等全面完工,全年電商網絡交易額達17億元、零售額達2億元。
積極破解發展難題,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對外開放水平顯著增強。實行“區區合一”管理模式,向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先行發展區授權賦能20項。新能源創新產業園、跨境國際公路港等33個重大項目建設全面啟動,完成投資30.1億元。在全疆率先完成邊民互市落地加工“整進整出”首單測試并實現邊民互市復市,中國風電首個“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三一重能和金風科技等大企業大集團落戶試驗區,烏蘇缽施然4M2D—3A自走式圓捆打包采棉機獲得國家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金109萬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年內實現翻一番。創新采取“內地組貨、本地報關、統一出貨”模式,構建“買全國賣全球、買全球賣全國”的貿易格局,跨境電商出口實現零突破,2022年進出口貨物總量突破30萬噸,創1990年口岸開關以來最高紀錄。持續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放管服”、國企國資改革不斷推進,新疆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投資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組建成立,水利水電勘察設計院轉企改制全面完成。落實援疆到位資金6.9億元,實施援疆項目169個,援疆綜合效益不斷提升。兵地合作交流更加緊密,油地合作持續加強,軍地軍民共建鞏固深化。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以人為本、普惠共享,各族群眾生活質量顯著提升。持續推進以就業、教育、醫療、社保、安居等為重點的惠民工程,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2022年地區民生支出156.5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3.42%。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零就業家庭保持24小時動態清零,實現了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的人全就業;農村學前三年免費教育持續推進,義務教育成果不斷鞏固,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職業教育全覆蓋。全民健康體檢、“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等惠民利民政策全面落實,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標準化率、全科醫生覆蓋率均達100%,“組團式”援疆填補了地區醫院多項專業空白,醫療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重點傳染病防控能力進一步提高,全民參保計劃有序推進,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率均達到95%以上,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有意愿的“五?!崩先撕凸聝喝繉崿F集中供(收)養。實施棚戶區改造3300套,新建保障性住房4443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6個,各族群眾住有所居取得新進展。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實施,回應了群眾關切,補齊了民生短板,各族群眾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推進塔城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重要一年,地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兩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新疆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聚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按照自治區黨委十屆七次全會的安排部署,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推動事關長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努力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作出塔城貢獻。
用戶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